Case analysis
2021年5月1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拟同意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等25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
“
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
根据《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经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考察和评议,并经党组会审议,拟同意贵州大学科技学院等25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学校,现将学校名单等信息向社会公示。
公示时间为2021年5月17日至5月28日。公示期内,如有不同意见,请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等方式实名反映。我们将对反映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邮编:100816
传真:010-66020442
电子邮箱:ghsszc@moe.edu.cn
附件: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名单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
2021年5月17日
”
拟同意转设院校共93所
此前已有68所独立学院的转设申请已获教育部公示,截至目前,教育部拟同意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共93所。
那么,这些新转设的大学是否值得报考呢?
2020年,教育部为了促进独立学院的转设工作,要求“到2020年末,各独立学院全部制定转设工作方案,同时推动一批独立学院实现转设……转设路径为:转为民办、转为公办、终止办学。”
在教育部工作要求的推动下,一大批由转设而“生成”的“新大学”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对于这些“新大学”,考生和家长们该如何分辨、如何报考?招生的计划有哪些变化?对其他学校的分数又有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带来了新的报考难度。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从往年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仅靠自己“好听的新名字”,吸引了很多高分考生报考,在招生中收获了一大批好的生源,历年的院校投档线也节节攀升。
哪些有可能涨分,降分?
01要了解“新大学”的历史沿革
首先,要想“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了解“新大学”的“前世今生”,了解它是由原先哪所院校改名而来或合并而来。如青岛城市学院的前身就是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烟台理工学院的前身则是烟台大学文经学院。
02要确定“新大学”的身份属性
所谓的身份属性,就是这所院校是属于“公办”还是“民办”。从前的独立学院,在建立之初是“公办民助”的性质,即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因为通常是合资,因此校名常以“XX大学+XX学院”的形式出现。
在转设之后,学校的新“身份属性”将格外重要,大部分独立学院会脱离原先“母体大学”的光环,转设为民办本科。但仍有少部分独立学院由于办学水平较高或合并因素,借转设的机会变为名正言顺的公办院校。
对于转设为民办院校的独立学院,考生和家长也不要轻易被学校的新名字所“迷惑”,了解院校的身份属性,是确定志愿方案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03要关注“新大学”的新校区所在地
在独立学院转设的过程中,很多高校不但脱离了母体高校的“管控”,也可能会调整原有的校区设置,对于以合并为转设方式的独立学院更是如此,考生可能出现报考了“印象中”在“大城市”的学校,但录取通知书上却让你前往“偏远校区”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前研究这些“新大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了解转设之后学校的教学重心(或管理重心)是否会发生校区间的迁移,新校区附近是否有和学生学习就业配套的相关设施,不要等录取之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人人都喜欢“确定性”带来的安全感,害怕“不确定”背后的风险。但“不确定”的风险背后,可能会蕴藏着更多不为人知的报考机会。对于这些“新大学”,大家应做到目标明确、客观分析,不贪图“捷径”,才能寻找到既优质又适合自己的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