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analysis
2021年是河北、重庆等省市第一届新高考,高中生选科对高考成绩、专业报考甚至未来职业都有影响。然而,先有“弃物理”后有“弃化学”,在高考改革推进过程中似乎总有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那么是为什么呢?升学大咖现在带你一探究竟。
一、全国新高考选考现状概览
在目前实施新高考的14个省份中,存在三种选科模式。一种是浙江“7选3”模式,一种是上海、山东、北京等省市的“6选3”模式,一种是重庆、河北等8省市的“3+1+2”模式。
浙江、上海在高考改革之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弃物理”现象。两省市纷纷发布物理最低保障基数来保障物理科目赋分公正,高校也对招生专业选科要求进行调整,来调节物理选考人数。
第三批高考改革省市纷纷采用“3+1+2”模式,要求考生在物理、历史两个科目中必须选考一门,有效避免了“弃物理”现场的再次出现。
吸取沪浙经验以后,第二批、第三批省市选科情况如何?是否又有新的问题出现?让我们看下面一份数据分析。
二、部分省市选考数据分析
1、“弃物理”现象不再
2020年,北京、山东、天津、海南四省市将施行高考改革后的首次新高考,随着新高考的临近,各省市选考科目数据相继公布。
说明:
1.上图来自"自主选拔在线"。
2.以上为预估数据,仅供大致参考。
在已采集到的数据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弃物理”的现象。物理选考占比最少的山东,在此前官方发布的说明中也表示这个数据完全能够满足2020年年高校相关专业人才选拔要求,是正常的、合理的。
选考比例靠前的为地理、生物这类相对容易的科目,而政治成为选考人数最少的科目。
2、不同层次考生选科差异大
在数据统计过程中,不同层次考生选考倾向差异大。高分段考生选考物理、化学基本成为标配。
我们知道北京的学霸基本集中在海淀。从统计到的数据来看,物理、化学选考比例高达70%。
说明:本表数据仅供参考,请同学们以官方公布数据为准。
此外,在一份上海市2017届高三选考数据也印证这一现象,不同分数段考生选科科目存在明显差异。
说明:本表基础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
3、江苏化学选考断崖式下滑
江苏省作为第三批高考改革省份采用“1+2”模式,偏理科考生在选考物理的同时,再选考化学高考难度将比较大。在近期一份江苏省选考数据中,江苏37万考生中,选考化学仅3.5万左右,断崖式下滑!“弃化学”现象明显。
说明:本表基础数据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三、调查与讨论
先有“弃物理”后有“弃化学”,在高考改革推进过程中似乎总有很多“漏洞”,总有一批考生充当“小白鼠”。关于江苏“弃化学”现象的出现,家长考生更是一肚子苦水。
选科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考生的选科对高考成绩、专业报考甚至未来职业都有影响,选科时至少需要考虑以下7个因素。
01
学科基础及提升空间
基础好,相当于一个好的起点。学习亦是如此,因此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学科,对于学习基础的判断应该结合分数、排名来综合判断。
学科基础代表的是现实状况,提升空间则代表未来可能,它是选科后到高考前,影响学科成绩变量的关键因素。有些同学在某些学科上或许基础较差,但仍有可能在一年或两年后超过其他人。
02
个人学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建议学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借助一些专业测评综合评判。
03
生涯规划
我们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往前可追溯至上哪所大学?学习什么专业?这些都可以先落脚于选科组合。
建议在设定职业目标之前,学生应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不同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有机会进行职业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职业。
04
高校专业招生要求
新高考选科下高校专业有不同的选科要求,一般分为不限科目、必选1门/2门、2门任选一门几种要求。高校专业录取直接与选考科目挂钩,因此高校招生专业要求在考生选择科目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05
学科学习难度差异
在满足其他主要因素的同时,可以适当考虑学科学习难易搭配。六门科目中物理、化学是普遍认为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如果同时选考则建议搭配一个学习相对容易的科目,不要人为的给自己增加难度。当然各学科的学习难度也是因人而异的。
06
中学客观情况
由于师资力量、历史传统等因素,学校都有自己优势和劣势科目。学生在各科成绩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学校的优势科目。
07
其他因素
现阶段,家长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一方面希望考生的努力能够获得相应的收获,另一方面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科目。这依赖于考生当年选科数据情况,一般很难预测。
附:部分选科组合优劣分析
从综合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各选科组合的特点及优势,供考生及家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