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analysis
毕业半年后:
2019届毕业生毕业第二年(即2020年)的1月左右。麦可思在此时展开跟踪评价。此时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也能够评估工作对自己知识、能力的要求水平。
毕业五年后:
麦可思于2019年对2014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五年后跟踪评价(曾于2015年初对这批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半年后跟踪评价),本报告涉及的五年内的变化分析即使用两次对同一批大学生的跟踪评价数据。
毕业去向分布:
麦可思将中国本科毕业生的毕业状况分为六类:受雇工作、自主创业、入伍、国内外读研、准备考研、待就业。其中,受雇工作包含受雇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受雇全职工作指平均每周工作32小时或以上,受雇半职工作指平均每周工作20小时到31小时。国内外读研包含正在国内读研、正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读研。准备考研包含“无工作,准备国内读研” “无工作,准备到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读研"。待就业包含“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无工作,其他"。
院校类型:
本报告分析中,本科院校类型划分为“双一流”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其中“双一流”院校包含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地方本科院校包含除“双一流”院校以外的其他本科院校。
应届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比例持续上升,追求学历提升对稳定就业起到定效果,待就业比例无明显增加。从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去向来看,国内外读研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15届的15.6%上升到了2019届的17.4%;同时准备考研的毕业生五年翻了一倍,从2015届的2.1%上升到了2019届的4.5%;读研比例的上升导致毕业后直接工作(受雇工作、自主创业)的比例有相应的变化,从2015届的77.3%变化为2019届73.5%。此外,入伍和待就业的毕业生五年持稳。
下表:2015~2019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
单位:%,个百分比
注:“2019~2015届”表示以2019届的就业比例减去2015届的就业比例,下同。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5~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从不同院校类型来看, “双一流”院校近六成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工作,近四成毕业后升学深造和计划升学,这也体现了“双一流”院校的人才培养特点。针对这一特征,高校管理者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教学内容安排及学生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需统筹考虑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特别是两者的衔接与过渡,持续探索“本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以就业工作为主,近八成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工作,毕业后升学深造和计划升学者接近两成。值得注意的是,计划升学的比例增长明显,从2015届的2.0%上升到2019届的4.6%,上升2.6个百分点。
针对这一情况,高校管理者需进一步关注在校学生的读研意愿,并完善考研/保研服务工作,指导学生合理规划与备考,从而更好地促进应届毕业生的去向落实与发展。
下表:2015~2019届“双一流”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
单位:%,个百分比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5~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下表:2015~2019届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去向分布变化
单位:%,个百分比
数据来源:麦可思—中国2015~2019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本科毕业生毕业五年后充分就业,工作整体稳定。“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仍在深造的比例相对较高,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相对较高。具体来看, “双一流”院校2014届毕业五年后的本科毕业生正在读研的比例为6.4%,高于地方本科院校(2.5%);地方本科院校自主创业的比例为5.3%,高于“双一流”院校(2.4%),也高于自身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2.2%),五年内新增创业较多。
升学大咖为您提供各种教育类资讯,您的鼓励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各大平台内容同步,不要迷路~
下载升学大咖app
快速查找院校、专业分数线!
输入考分,智能推荐能上的大学!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