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analysis
博恩生涯规划研究院 · 升学指导栏目
“上了好大学,一辈子都不会因为学历的原因失去好机会。”
很长一段时间,高考生和家长、老师心目中好大学的标准是就“985”和“211”。但随着“双一流”建设被提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响,好大学和好专业的标准已发生改变!
985、211、双一流,这些概念你都知道吗?
“双一流”一词出现最晚,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词汇,将极大地改变高等教育格局。2017年1月,随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实行,“双一流”建设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双一流”建设是对“985工程”“211工程”的继承与创新。双一流大学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大类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指一些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高水平学科较多的高校。其中,它又分为A、B类,A类高校实力更强。
第二大类是“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指一些拥有某些高水平学科或国家急需学科的高校。
2017年9月,“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公布,包括了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A类36所,B类6所)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11大学”正式一些的称呼是“211工程”学校。所谓“211工程”,是指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当时建国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程。从1995年“211工程”正式启动,到2008年,先后有112所大学纳入“211工程”建设名单,此后没有增加。
与211大学类似,985大学的称呼也源自于国家高等教育领域里的一项重要工程,即“985工程”。“985工程”正式启动于1999年,是国家为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先后从211工程中列入985工程名单的大学有39所,包括清华、北大、上交、复旦、中科大、浙大等校,它们办学实力强劲,社会认可度颇高。很长一段时间内,985大学在公众认知中代表了国内大学的顶尖实力。
985、211、双一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双一流”建设战略提出2年后,2019年11月,教育部官网发声,现在已经将“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换言之,985大学、211大学的称呼已经进入历史。
从政策上看,“双一流”建设是对 “211工程”“985工程”的继承与创新。
从名单具体包含的高校来看,这三者区别和联系在哪里呢?
所有的985大学都是211大学
112所211大学里包含了39所985大学,也就是说,这39所大学既是985大学,也是211大学,双重身份加身,办学实力强,社会认可度高。
双一流大学包括了所有985、211高校
从当前的“双一流”建设名单来看,137所高校涵盖了所有的985、211大学,并在此之外新增了25所学科特色鲜明的非211大学,比如首都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宁波大学等。
双一流中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括了所有985大学
前面讲到,双一流大学分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综合水平更高,共有42所大学。
其中39所就是传统的985大学,3所是非985的211大学,它们分别是郑州大学、新疆大学和云南大学。
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浓缩的985大学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又可以进一步分为A、B两类,A类实力更强。从数量上看,A类高校是985大学的浓缩版,它在39所985大学的基础上,去掉了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从各名单所涉及院校的关系来看211、985、双一流大学的关系是这样的
其实211大学、985大学已经进入历史未来,双一流大学将逐渐代替211大学、985大学成为学校实力判断的重要标签
——双一流大学名单——
数据来源:教育部官微,因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多地办学,所以列了141所。
为什么要上“双一流”大学?
01
大学太有钱了
“双一流”大学最大的福利就是国家资金支持。高校经费预算,反应的是对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
2020教育部直属高校经费出炉!从已公布的数据看,共有10所高校预算总数过百亿,相较去年多出2所。
其中清华大学的年度预算超过了300亿元,高达310.72亿,预算经费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浙江大学年度预算超过200亿元,共有216.20亿;北京大学年度预算位列第三,约有191.08亿,比清华少了足足119亿。
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7所高校预算总数也都过百亿元。
02
科研、图书馆的“实力”雄厚
上了大学,大家都想见到不一样的东西。尤其理工科的学生要想在大学里学到真本领、认真搞点科研,学校的硬件设施一定要跟上!而这,就要看一个学校的科研经费有多少了。
以2015年高校科研经费前10名为例,清一水的985。第一名清华大学43.52亿元,第十名华中科技大学20.76亿元,动辄几十亿的数量级!
偏文科的专业同学们可能会说了:我们又不需要做实验,这有什么差别?话说,文科生总得“博览群书”吧?图书馆资源也是大问题,下表是部分985高校的图书购买力:
这些学校光买图书一年起码也有上千万元,而榜单最底下的普通高校一年最多几十万。图书馆要是钱不到位,你查资料基本就只能翻一堆上世纪80、90年代的“经典”了,想看新数据和资料?只能靠自己的百度搜索能力补充了。
而最能开拓文科生眼界的,还有前沿学术讲座。讲座能请到什么样的人来,这些也都考验着学校的名气!比如哈佛博士毕业的教授请个老同学来学校走一圈,学生们就可以轻松get到世界级最新的科研成果。可能大一才上两个月,就能听到哈佛燕京学社和东京大学顶尖大师的讲座,而这些教授的姓名,估计好多普通本科学生毕业了都没听说过!
03
出国:认定的大学就那几所
海外名校其实也更青睐985的学生,这似乎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国外读研、读博一般都是靠申请,不需要考试。无论国外大学对中国大学情况多么了解,毕竟中国大学如此之多,人家也无法了解得那么清楚。所以很多国外名校虽然会综合参考你所在学校和专业的排名,但还是更信赖中国的“双一流”高校。
此外,出国留学的另一项重要武器是推荐信,而给你撰写推荐信的导师如果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会更有说服力。“双一流”的名师资源此时就更为有利,只要搜下自己学院老师哪个国际会议参加的多,哪个在外国学术期刊发表过论文,发几封邮件再上门拜访一下就能搞定其他学校学生可望不可及的推荐信!
04
就业:“双一流”是简单粗暴的筛选网
其实,就业招聘对于“双一流”人才的热衷不言而喻,有时候也不见得是因为歧视,企业知道普通高校也有人才。但简历实在太多,企业需要花最短的时间和成本找到能力较强的人,一个一个来筛选,这个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没企业愿意出。因此用“985”和“211”大学这样的标签来筛选人才,就成了成本最低的方法!
05
校友:拉一把,帮一下
我们经常会说,"看一个人是否优秀,要看他和谁在一起"。很多企业也是看重“双一流”大学学生背后的资源,这样可以连成一张大大的关系网,相互提携,因为毕竟这些人的“出路”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毕竟我们现在依然是人情社会,人脉对于发展很重要。
06
985保送研究生so easy
说到985的优势,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指标,就是保研率!为什么这个指标也很重要?因为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用人单位对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读研究生成为很多本科毕业生的选择。很多考生填报志愿时,也会考虑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是否容易读研。而保送研究生的比例高,意味着这所大学的本科生读研的几率非常大。
什么是保研率?得先弄懂大学怎么保研。保研,是指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关于大学保研率,国家是这样规定的:
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
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高校,要求一般要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
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
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该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该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
“双一流”高校难考吗?需要多少分?
全国双一流大学2019-2020年在陕录取最低分(文史类)
全国双一流大学2019-2020年在陕录取最低分(理工类)
以后,心目中好大学的标准应该向“双一流”看齐啦。寒窗苦读十几年就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学校,随着“双一流”建设被提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响,好大学和好专业的标准已发生改变!最后预祝2021年高考的小伙伴都能考进“双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