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恩教育

考生必看 | 这些志愿填报错误年年都有人犯!考生务必早做准备

填报一份科学恰当的高考志愿如同量体裁衣,从测量到成型需要贯穿整个学生时期。但距离高考只有几十天的时间内,家长作为考生的“战略参谋“,如何顺利帮助考生科学规划专业方向?怎样选择院校类型?都需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微信图片_20200313101442.jpg

升学大咖整理了高考志愿填需要的准备和常见误区,希望能帮到2020年高考的考生。

填报志愿之前要做哪些准备?

志愿填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家长和考生都一定要充分重视、尽早准备,如果等到在高考前后才开始接触就晚了,那么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1、熟悉政策

对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整体的把握,如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可填报几所院校、报考几个专业等。

2、收集信息

掌握权威的高考信息平台,如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填志愿前可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级、学校、区县甚至所在省份所处的位置。

4、了解院校

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如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

5、初选志愿

6、模拟填报

根据本省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呈现出来,做一遍真实的模拟。

常见填报误区

在开始上述准备工作的同时,还会出现很多常见误区,家长一定要尽早改正!

误区一:不仔细看招生章程

招生章程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径,是填报志愿不可或缺参考资料,具有很强的规范作用,既是对高校的一种约束,也为考生创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

正 解

高考志愿别冷落招生章程,关注以下信息:

关注1:高校总体情况

如院校隶属关系、院校性质及层次、办学规模、院系及专业设置情况等。设有分校及多个校区的院校,应关注在哪个校区就读、证书印章是否带有分校或校区字样等。

关注2:院校的调档比例

具体调档比例,不同高校的规定可能不一样。被高校提档不一定意味着被录取,少数考生会因各种原因被学校退档,因此考生应注意查看目标高校的调档与退档的规定说明,慎重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项。

关注3:录取加分政策

注意目标高校在确定进档考生的专业时,是否认可考生的优惠加分。如招生章程里明确规定“提前批录取的非通用语种考生,按投档分提档,按实考分录取专业”,即投档认可加分,但专业录取时不认可。

关注4:艺术类专业录取办法

不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可能不一样:有的只按专业成绩排序;有的只按文化成绩排序;有的省外高校需要校考成绩等。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看清院校招生章程。

关注5:单科成绩要求、外语要求

高校许多专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如有些院校的部分外语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对英语成绩有特殊要求。

关注6:体检、年龄、应届等特殊要求

提前批录取的学校,相当一部分在体检、年龄等有特殊要求,考生要仔细查阅对照,确定报考与否。

误区二:志愿之间不用拉开梯度

正解

不同志愿填报方式要区别对待,家长要提前清楚考生所在省份的填报模式。就全国来讲,基本分四种情况:

模式一:平行志愿

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平行志愿的实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同时更突出了高考分数的作用。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可以使用“冲、稳、保、垫”的原则。

但“投档后又被退档”是最大的风险,所以要科学定位院校,目标梯度设置要合理。

模式二:顺序志愿

把握院校梯度非常重要,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其次,第二志愿应该重点考虑往年报考人数不足,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或对二志愿有预留计划的高校。

模式三: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模式则以一个院校加一个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直接选择志愿为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组,专业调剂限于同一专业组内调剂。可以根据本人实际情况,结合兴趣、爱好,合理选择各批次具备填报资格的志愿,填报时应仔细阅读相关院校的招生章程规定,须对照院校专业组的科目要求填报志愿。

“211”和“985”高校在软硬件上条件都比较好,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行为。填报志愿时,不要只考虑“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报的误区。

正解

“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还有很多普通大学在专业领域实力不输名校。

误区四: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

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但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首先,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在报考这些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

正解

“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误区五: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没有深入的了解。有些专业虽然名称相似,但存在很大差异。

正解

考生在看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一般应该了解以下几方面内容: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实力如何,有无硕士、博士点,是否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同类专业当中居于什么位置,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等。

误区六:选择专业,不考虑考生兴趣和特长

在选择高考志愿时,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自身的特性。选择符合考生特性的专业,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其学有所成,为将来获得一个理想的职业创造条件,这才是最佳选择。

正解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试想面对自己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能积极主动学习深造。

误区七: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

高考决定着近千万考生的命运和前途。考入什么样的学校,上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按照自己想法给孩子报考的专业和大学,完全不按照考生自己的意愿,必然在将来的学习中积极性会受到影响。

正解

把志愿决定权交给孩子。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

误区八:照搬往年分数线来报志愿

不少高校官网会公布出该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以供考生和家长查阅参考。原本是一个参考系数,不少家长和考生却误把它当成衡量的“尺子”,拿自己的分数和以前的录取分数线“对号进座”。

正解

高校录取分数线每年都存在波动,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考生要多分析近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位次线关系来多方面考虑。

志愿填报是一个非常繁琐和复杂的事情,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牵扯到的专业知识也非常多。提前了解志愿填报知识非常重要,目前“365名师在线”公众号已上线升学规划和志愿填报相关课程,考生和家长扫码就可以前往学习。


博恩教育

官方热线:400-801-5351

关注我们

Copyright ©2020博恩教育科技集团, All Rights Reserved